跳槽员工被判赔60余万,这起侵害商业秘密案为何能赢?
2021-06-1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企业员工流动涉及重要岗位,如何签订保密协议确保跳槽后的权益保护。遇到下面案例企业如何维权,请关注。
近日,石景山法院审结了原告国某公司与被告金某、全某公司等侵害经营秘密纠纷一案,最终判决被告金某及全某公司涉案被诉行为已构成侵害他人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告金某、全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国某公司客户名单的行为、共同赔偿原告国某公司经济损失60万元及合理支出5689元。
金某于12年前入职国某公司,曾担任海外销售经理等职务,2018年4月离职。原告与金某签有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等,并约定有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该公司经营范围为抛光膜、精密研磨带等,其经营信息制定有保密制度,对客户及潜在客户信息采取了必要的保密措施。金某是全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经营范围与原告相同。金某离职前及入职全某公司后,以全某公司名义向原告多个海外客户销售或推介相同产品,并至少达成一笔订单交易。
原告国某公司认为,其主张的客户信息,包括客户名称、电话、负责人、支付条款、贸易类型、运输方式、行业类别等信息。这些信息的取得,是原告十多年来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多次展会积累形成的,无法从公开的信息资料获取,是公司的商业机密。原告对商业秘密采取了严密合理的保护管理措施,金某在职期间有条件接触到上述信息,入职全某公司后,利用其掌握的信息向原告多个海外客户销售或推介相同的产品。
石景山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国某公司通过连续多年付费参加海外各国展会,安排工作人员拓展或维护客户,获取客户联系方式、购买意向、交易习惯等信息,通过在展会后形成参展报告等方式对上述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并通过与涉案客户的长期接触、交易,形成了其客户管理系统中最终显示的详细客户名单。上述信息非可自公开领域轻易获得的信息且显然能够为原告在市场竞争中带来优势。同时,原告对涉案客户名单采取了包括与入职员工签订包含保密制度的劳动合同、保密协议,与离岗人员签订离职人员保密告知书等强调其继续履行保密义务和竞业禁止义务文件,以及对管理系统设置密码及权限等保密措施,足以证明其对涉案客户名单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保密及防范泄密的措施,故其主张的客户名单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商业秘密中的经营秘密。
金某作为原告前员工,有权进入国某公司GEO系统获取客户名单,且明显知晓原告对于客户名单的保密要求及该信息对原告开展经营的重要程度,但其仍在离职前即成立与国某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关系的全某公司,并于离职前后以全某公司总经理的身份,与原告多家长期、稳定客户联系,告知客户其从原告离职的同时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并通过提供低于原告的产品报价、发送测试样品、邀请客户参观其投资工厂及参展展台等方式,寻求与上述客户达成合作。上述行为足以证实被告金某违反了保密义务,已构成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根据反法第32条规定,原告已尽到了初步的举证责任,在被告未提出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对被告未侵犯原告客户名单的抗辩意见,法院不予采纳。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金某、全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国某公司客户名单的行为、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60万元及合理支出5689元。
▼ 法官提示
当客户名单为非可自公开领域轻易获得的信息、能带来市场竞争优势且已被权利人采取了与入职员工签订包含保密制度的劳动合同,与离岗人员签订离职人员保密告知书、对相关系统设置密码及权限等合理保密措施,则应认定该客户名单属于商业秘密。考虑到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隐蔽性等特点,为有效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在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中应降低商业秘密权利人举证难度,当商业秘密权利人已提供初步证据合理表明商业秘密被侵犯,则应发生举证责任转移,即涉嫌侵权人应举证证明其不存在相应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北京石景山法院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推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签约仪式在服贸会隆重举办
为了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充分发挥海内外能源、电力电源等领域以及沙漠戈壁绿化改造具有各自核心优势,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电源论坛会议上,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商标品牌指导站、版权工作站,以及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信息网点等公共服务机构,进行了《推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签约仪式》,签约各方愿意就推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员工离职带走客户名单,是否属于侵犯商业秘密?
那对于离职员工带走的企业的客户名单,构成侵犯公司商业秘密吗?公司能因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让我们结合最高院典型案,来进一步了解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
杭州之江“金鼠”密封胶产品包装及品牌包装识别声明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公司,使用“之江”字号注册与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之江公司”)相似的企业名称,且生产的密封胶产品与杭州之江公司生产的“金鼠”密封胶产品外包装相似,导致广大客户及消费者误认为杭州之江公司与该些公司存在关联,此种恶劣行为严重影响广大客户的利益和之江科技的声誉,特此声明!
-
实用新型大改革!新专利法实施细则落地,明显创造性审查开启
面对我国庞大的专利申请量,在提高专利质量,建设知产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实用新型的制度改革,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
微信转发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图片和视频是违反政治纪律吗?
微信转发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图片和视频是违反政治纪律吗?请关注。
-
台达工业自动化全系产品从未在网络平台上销售 请严防假冒产品 维护自身权益
近期,一些网络销售平台(包括但不限于淘宝、阿里巴巴1688等)多次出现销售注有“台达”字样的伺服驱动器、变频器等工业自动化产品之情况,前述工业自动化产品在外形或铭牌上与台达集团制造的产品极为相似。为了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本公司、合作伙伴及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台达集团严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