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明鉴|廉洁从政须严守三条底线
2025-06-1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官员要心中有戒,才能知敬畏、懂进退。无规矩难成方圆,缺准绳何来平直。要心如明镜,时刻在心中划清从政底线,“以高压线”自危,以“警戒线”自律,以“生命线”自省,始终不破思想防线,始终保持干净无污。
廉洁从政须严守三条底线
心中有戒,才能知敬畏、懂进退。无规矩难成方圆,缺准绳何来平直。官员之所以会出现贪污腐败的行为,便是在思想上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丢弃了遵纪守法的准绳,在利益和诱惑的迷雾中不知进退,丧失了辨别正义与邪恶方向的能力,从而一步步迈入违法乱纪的深渊。党纪国法、规章规矩是为官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要心如明镜,时刻在心中划清从政底线,“以高压线”自危,以“警戒线”自律,以“生命线”自省,始终不破思想防线,始终保持干净无污。
一是严守道德的底线。官员要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一系列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坚守最基本、最朴素的做人做事道德底线。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弘扬传统美德和践行共同价值观,追求健康情趣,自觉做到不该去的坚决不去、不该要的坚决不要、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把清正廉洁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做清醒人、规矩人、敬业人。
二是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纪律规矩是官员立身行事的底线要求。“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纪律规矩是每个官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要对党纪党规心存敬畏,管住自己的言行、管住自己的手脚,时刻牢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清楚手中权力的来源、明白权力的属性,严格依照组织原则正确行使权力。严守纪律规矩,需要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之上。要把严守规矩的意识立起来、强起来,自觉坚持思想锤炼从严,工作标准从严,执行制度从严,作风养成从严,自我约束从严,认真遵守执行好各项制度规矩。
三是严守法律法规的底线。心中有戒,就要让法律法规成为心头戒律。为官做事的衡量标准,是心中有法纪、言行合法度、办事守法规。只有以法为标尺,不偏不倚、不枉不纵,才能保证工作既有序又有效,个人既干事又干净。法律法规不是“橡皮泥”“稻草人”,而是为官处事的遵循和尺度,必须奉为信仰、严格执行。树立强烈的法治观念,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方能牢牢守住“戒”的底线,自觉依法依规履职用权。在工作中,要有红线边界意识,坚决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不仅不做,更要去提醒、监督身边的人远离法律红线。特别是在违法的事情面前,在面对亲情友情还有所谓的“面子”时,处理好情与法、利与法的关系,敬畏法律、秉公办事。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要尊重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的信仰、确立法治的意识、强化法治思维,做决策、开展工作时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说话做事首先考虑是否合法,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来源:北京经侦-诚庐小品)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增强党性系列谈 | 厚植为民情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厚植为民情怀,是贯穿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历史实践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赢得民心的关键所在。
-
莫让“擦边球”磨损“铁规矩”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领导干部一开始都是打擦边球,破坏八项规定,最终演变为大问题。”“擦边球”本指乒乓球比赛中球触及台面边缘的特殊击球现象,后引申为触及政策法规边界、钻政策法规空子的行为,实质是用表面合法的假象来掩盖不完全合法的真相。
-
增强党性系列谈|铸牢对党忠诚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
-
增强党性系列谈①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个永恒的主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三化”建设年行动
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要要求、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近日召开的“三化”建设年行动工作推进会要求,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进一步把“三化”建设年行动向纵深推进,努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纪检监察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