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
2025-07-02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在抗战期间得到更为深入地贯彻。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所到之处,严格遵守着这一铁律。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征得老乡同意后,在延安吴起县倒水湾村驻扎下来。由于锅具不足,战士们向村民张宪杰借用了他家的水缸,搭上几块石头,便成了一口临时的锅。粮食短缺,仅有黑豆、荞麦、糜子等带皮难熟的食材。烧煮时,火候稍大就会水干,战士一加水,水缸就裂开了。战士们没有抱怨,反而一粒一粒捡起撒在地上的粮食吃。离开时,他们还特意将开裂的水缸洗刷干净,并留下两块银元作为赔偿。
对于这两块银元,张宪杰起初再三推辞,但红军战士态度坚决,他最终只好收下。水缸虽然不能盛水了,但张宪杰找到匠人箍好,并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这口曾为红军煮过饭的水缸,也因此被赋予了一个光荣的名字——“红军锅”。
1937年,山西省万荣县周王村红枣丰收。村民听说有军队要路过村子,慌了神。9月下旬的一天,八路军排着长队在沟边过了两天,却没有摘树上一颗枣,连掉在地上的也没人捡。村民第一次见到了不拿百姓东西的军队,见识到了八路军严明的纪律。
“红军锅”“不拿百姓东西的军队”,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抗战时期的光辉写照。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在抗战期间得到更为深入地贯彻。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所到之处,严格遵守着这一铁律。
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就极其重视革命纪律,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严申党的纪律。严明的纪律,同样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大事纪实》记载:“1927年10月23日,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抵达荆竹山。战士们由于长途跋涉,饥饿难忍,刨了老百姓的红薯吃,违反了群众纪律。毛泽东得知情况后,于次日在荆竹山雷打石上召开大会,要求部队官兵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和山上的王佐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同时提出了人民军队最早的三项纪律。”
这“三项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1929年以后,毛泽东又将“三项纪律”中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
1928年夏,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内容。
这就是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形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初期版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逐步成为人民军队纪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明确遵循。
王同富,1943年参加革命,在部队担任后勤工作。据这位抗战老兵回忆:“不管走到哪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不能犯,谁也不能犯。有时候,比如我要是摘个苹果吃,你和我在一起就会说,这是群众的,咱不能吃,你得赶紧把苹果给人搁那。我们还有个规定——向群众借的东西没还的不能走,用了群众的东西没付钱的不能走,所在的院子没打扫干净,水缸没给人挑满的不能走,必须得做到这些。”
1947年10月10日,面对解放战争新形势,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并向全军发布,规定“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从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以命令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军作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军一开始就建立了严明的群众纪律,军之所至,秋毫无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官兵。”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那么几条,很容易记,更容易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我们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穷凶极恶的敌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使命任务,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历史和实践表明,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从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是传承,更是承诺。我们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以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来源:中央纪律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增强党性系列谈 | 厚植为民情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厚植为民情怀,是贯穿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历史实践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赢得民心的关键所在。
-
莫让“擦边球”磨损“铁规矩”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领导干部一开始都是打擦边球,破坏八项规定,最终演变为大问题。”“擦边球”本指乒乓球比赛中球触及台面边缘的特殊击球现象,后引申为触及政策法规边界、钻政策法规空子的行为,实质是用表面合法的假象来掩盖不完全合法的真相。
-
增强党性系列谈|铸牢对党忠诚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
-
增强党性系列谈①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个永恒的主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三化”建设年行动
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要要求、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近日召开的“三化”建设年行动工作推进会要求,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进一步把“三化”建设年行动向纵深推进,努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纪检监察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