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策略
2025-09-19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通过聚焦数智化与绿色化、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培育新型要素与机制、促进服务业升级,我国有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民生福祉提升的双赢。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其本质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型生产要素为基础、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系统性生产力变革。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已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高端制造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但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增大等挑战,“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必须进一步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
本文基于“两化、两重、两新、一促”的框架,即聚焦数智化与绿色化、突出创新与转化、深化新要素与新机制、促进服务业新动能,系统探讨“十五五”时期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聚焦“两化”:以技术革命引领产业变革
数智化:推动数字智能革命纵深发展
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在“十五五”时期,我国需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加快6G通信技术研发,构建高速、低延迟的全球通信网络。推进算力网络建设,优化全国数据中心布局,提升东数西算工程的协同效应。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实现"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二是培育人工智能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通用人工智能(AGI)研发,推动AI在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推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构建智慧交通体系。
三是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加强数据安全立法,完善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机制。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探索数字货币(DCEP)的应用场景,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 绿色化:构建低碳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碳中和目标倒逼全球能源与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十五五”时期需加速绿色技术突破,推动经济向低碳化转型,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突破关键绿色技术。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加快氢能、核聚变、钙钛矿光伏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储能技术方面,发展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在碳捕集与封存(CCUS)方面,推动钢铁、水泥等高碳行业的低碳化改造。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在工业领域,推广绿色制造模式,如钢铁行业的氢能炼钢、化工行业的生物基材料替代。在交通领域,加快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动航空、航运领域的绿色燃料应用。在建筑领域,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智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效。
三是完善绿色金融与碳市场。扩大碳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设立绿色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突出“两重”: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
(一)重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最大瓶颈,“十五五”时期需集中力量攻关关键领域,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国家实验室,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推动大科学装置建设,如量子计算、高能物理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激励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是推动开放创新。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鼓励企业参与全球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
(二)重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仍低于发达国家,“十五五”时期需完善转化机制,推动技术落地,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改革科技成果赋权机制。推广“先赋权后转化”模式,允许科研人员持有职务发明股权。建立中试基地,降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风险。
二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支持科技孵化器发展,培育硬科技创业企业。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专利审查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流通。
● 深化“两新”:培育新型生产要素与机制
(一)育新要素:激活数据、技术、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
“十五五”时期,土地、资本、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作用相对降低,数据、技术、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越来越高,需要激活和释放新型生产要素价值,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数据要素市场化。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交易流通。发展数据银行,促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
二是技术要素高效配置。完善技术入股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发展开源生态,促进技术协同创新。
三是知识要素升级。构建知识图谱体系,推动知识的高效流动与共享。建立知识管理平台,促进产学研知识协同创新。完善知识付费机制,激励高质量知识内容生产。
(二)建新机制:建立与新技术相适应的新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十五五”时期需聚焦机制创新与要素激活,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深度适配,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激发创新活力。改革科研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倾向。
二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制定平台经济监管规则,平衡创新与规范。探索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的治理框架。
● 注重“一促”:推动服务业与新质生产力融合
新质生产力不仅赋能制造业,也为服务业升级提供新动能。服务业可划分为三大维度:一是以文旅、教育、医疗、康养等为核心的“对人的服务”;二是涵盖商贸、物流等领域的“对物的服务”;三是聚焦金融、保险等方向的“对财产的服务”。
“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民生福祉的全面提升。尤其在“对人的服务”领域,需满足人民群众从基础物质需求(衣食住行)到高阶精神需求(游购娱、康养、教育等)的多层次、多样化升级。为此,亟待深化新质生产力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制度壁垒,激发社会资本、专业机构等多元主体活力,加速创造智能化、个性化、普惠化的服务新业态与新模式,有效响应规模持续扩大的民生服务需求。
● 结 论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通过聚焦数智化与绿色化、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培育新型要素与机制、促进服务业升级,我国有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民生福祉提升的双赢。(来源:宏观优语)
编辑:电源产业网
来源:
标签:
下一篇: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速开始放缓
相关信息
MORE >>-
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速开始放缓
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了《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到166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到1.68%。
-
全球科技趋势与创新发展格局研究(202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技术-经济”周期正在酝酿,世界正处于第六次技术革命前夕。同时,大国竞争和科技博弈加剧,全球科技创新版图将持续进行深度重构。
-
锂电池再生黑粉进口解封!下滑的电池回收市场会被激活吗?
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管理,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
电煤需求淡季库存高位 现货交易冷淡价格走平
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充分认识严格合同履约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合同履约的各项要求,强化双向监管,加大违约认定力度,严格激励约束措施,切实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工作。
-
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有效引导
作为政府投资的创新性政策工具,政府引导基金又称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出资设立,遴选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子基金管理人实施市场化运作管理,进而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子基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政府重点扶持产业的创业企业,形成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的政策性基金。
-
比亚迪的大航海时代
中国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潮流。作为引领者比亚迪,在国内拿到了超3成市场份额之后,也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开始书写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