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前这本被誉为“雷霆不朽文”的著作,为什么依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2025-06-03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一场热情激昂的长篇演讲如熊熊篝火点燃希望。“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毛主席的这一论断,仿若一道光芒,瞬间划破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重重迷雾。
01
87年前的5月,黄土高原的延安,暮春的微风轻轻拂过,可弥漫在中华大地的硝烟与阴霾,却未曾因这轻柔的风而有丝毫消散。抗日战争研究会的会场内,气氛凝重而热烈,所有人都怀揣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翘首以盼。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一场热情激昂的长篇演讲如熊熊篝火点燃希望。“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毛主席的这一论断,仿若一道光芒,瞬间划破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重重迷雾。
彼时,全面抗战已然爆发十个月之久。日本侵略者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与凶悍的进攻态势,一路长驱直入,我国国土大片沦陷,百姓深陷水火。国内一部分人被敌人的汹汹气势吓得丢了魂,满心悲观,一头扎进“亡国论”的泥沼,觉得中国毫无胜算,败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当中国军队在平型关、台儿庄取得振奋人心的大捷后,“速胜论”又开始甚嚣尘上。许多亲美亲英人士天真地认为,只要有外国的支援,中国就能迅速打败日本,将侵略者赶出家门。但随着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外国援助迟迟未见实质性进展,“亡国论”再度甚嚣尘上,搅得人心惶惶。
抗日战争究竟会如何发展?中国能否取得抗战胜利?又该如何取得胜利?就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悬而未决时,延安窑洞里的煤油灯划破了漫漫长夜。
伴着如豆灯光,毛主席笔耕不辍,他以卓越的洞察力,将中日两国的国情、军事力量、国际形势等诸多因素,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写下了意义非凡的《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了中日战争的结局。
《论持久战》一书局部
02
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不仅旗帜鲜明地批评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更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深邃洞察力,深刻剖析了战争双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四个基本特点,为抗战勾勒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的清晰路线图。他指出,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毛主席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胡乔木曾以“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盛赞这部著作的思想光辉与历史分量。一时间,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学习热潮,无论是奋战在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将士,还是隐秘战线的地下工作者,都在战斗间隙争相传阅。这部著作清晰指明了抗战战略方针,为迷茫中的战士们点亮希望之光。
毛主席作《论持久战》演讲
在东北地区,这片最早遭受日本法西斯铁蹄践踏、殖民统治最为深重的土地上,抗战形势尤为严峻。当《论持久战》辗转传入,这本著作立刻成为东北抗联将士的“精神武器”。抗日英雄杨靖宇一直把这本著作带在身边,即使身负重伤仍反复阅读,从中汲取战斗信念。东北抗联名将周保中把《论持久战》誉为“东北党和抗日联军了解抗战形势、政策和战略战术的指路明灯”,他深入研读,结合东北实际,依据持久战理论重新部署战略战术。
不仅如此,《论持久战》的影响力还跨越了党派界限。傅作义等国民党将领对其高度赞誉,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白崇禧更是将其核心思想凝练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在国际舞台上,《论持久战》被译为多种文字广泛传播,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智慧与坚定决心,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国际影响力。许多国际友人在阅读了《论持久战》后,对中国的抗战前景充满信心,纷纷伸出援手。
当然由于《论持久战》是公开发表的,日本人也能看到这部著作。但其精妙之处在于,即便我们将制胜战略和盘托出,侵略者仍无法改变失败命运。说白了就是,这场仗怎么打,我都告诉你,但就算你提前知道了,最终你还是要输给我,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更展现了我们对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无比坚信。
而历史的走向也证实了这一点——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完全印证了《论持久战》对战争阶段的精准预判,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必然失败的结局。
03
习主席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今天,重温《论持久战》,不仅因为它为我们在战略认知上提供了清晰框架,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方法论智慧、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群众路线理念,对于新时代的国际博弈依然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毛主席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某些霸权主义国家通过贸易、科技、军事等手段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妄图维系自身主导地位。虽然其表现形式与上世纪日本帝国主义有所不同,但逆历史潮流而动、践踏公平正义的本质并无二致。不管是贸易战中的加征关税、科技领域的芯片封锁,还是军事上的武力威慑,这种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上的霸权体系,内部矛盾丛生,注定难以长久维系。
相比之下,今天的中国作为“赋能型大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主张互利共赢,反对单边主义,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与支持。由此可见,这场与霸权主义的博弈,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唯有保持清醒认知,不为短期压力所动摇,方能行稳致远。
既然明确这是一场持久战,那么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便是破局的关键所在。当霸权主义的贸易制裁袭来,科技封锁横亘在前,军事威慑营造出紧张氛围,我们更需要保持战略定力。这看似充满危机的背后,实则蕴藏独特优势:中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是滋养经济发展的沃土;完整的产业体系,是支撑经济稳定的脊梁;强大的创新能力,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利刃。回望当年,先辈们凭借坚定信念与战略定力,在艰难困苦中积蓄力量,最终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如今,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就一定能在长期较量中厚植优势,掌握主动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抗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前段时间的网络热评道出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历史虽不会简单重复,但发展规律却有着相似的脉络。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硝烟,还是当下国际博弈的暗潮,清醒的战略判断、科学的思维方法、坚定的行动意志,始终是我们破局突围的关键。
正如延安窑洞里那盏煤油灯最终照亮了硝烟中的黎明,《论持久战》所蕴含的战略思维与智慧,也必将引领我们在新时代的国际博弈中,打好每一场主动仗。(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王晓光|习近平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研究
习近平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而形成的新要求新论断新战略,也是我们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厘清“为何斗争”“靠谁斗争”“怎样斗争”等重大问题,系统把握习近平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与实践要求,对于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一步提升伟大斗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
首都应急青年突击队 在防汛抢险中彰显青春担当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团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应急青年突击队作用,组织团员青年持续奋战在防汛抢险最前线,发出《关于号召全市应急青年积极参加防汛抢险工作倡议书》,吹响青春集结号。
-
把责任扛在肩头——记北京抗洪一线挺身而出的党员干部
当肆虐的暴雨山洪来临,山塌屋倒,桥断路毁。北京抗洪一线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头。一句句“我是党员,我先上”“有我在,请放心”“我们在,不要怕”掷地有声。一袋袋沙包,一盏盏明灯,一条条抢通的道路……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随处可见基层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
-
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在能上能下工作中搞好人主义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增第八十五条,规定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中,搞好人主义,以党纪政务等处分规避组织调整,以组织调整代替党纪政务等处分,或者有其他避重就轻作出处理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相应处分。
-
蔡奇看望慰问北戴河暑期休假专家
蔡奇指出,专家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
鲜红军旗高高飘扬,八一军徽熠熠生辉
鲜红军旗高高飘扬,八一军徽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八周年。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部署,引领全军开创了强军事业新局面,引领人民军队现代化在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中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