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工作过的地方 习近平轻声念出这句话
2025-06-20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2021年9月14日,在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一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习近平轻声念出了位于展厅醒目位置的这行字。这是习仲勋同志说过的一句话。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2021年9月14日,在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一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习近平轻声念出了位于展厅醒目位置的这行字。
这是习仲勋同志说过的一句话。
习近平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习仲勋是一位“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近平从小深受父亲影响。
父子同心,“近平的为人特别像他的父亲"
2022年3月,在一次与中青年干部的交流中,习近平分享了习仲勋在陕甘边区工作时同群众打成一片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乡农会主席不慎扭伤了脚,痛得无法行走,我父亲就背着他一直送回家里。还有一次,有位群众家里娶儿媳妇,因为没人会写对联,就拿了红纸来找我父亲,我父亲立刻给他们写了五副对联。”
“毛泽东同志说我父亲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这说明,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我们。”
在烽火硝烟中、在百废待兴时、在改革浪潮里……这位优秀共产党员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上世纪40年代初,党组织给习仲勋的鉴定中有这么一段话:“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这正是习仲勋一生的写照。
1958年,习仲勋与儿子习近平、习远平在一起。
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习仲勋就教育他们:对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只要与最基层的群众走近了,习仲勋就特别高兴。
习近平的弟弟习远平回忆说,“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怀不但贯穿了父亲的一生,“也从小给我们子女树立了一生待人的准则”。
父亲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深深影响着习近平。
1973年的一天,在陕北赵家河,20岁的习近平在外出开会路上偶遇一位拉着架子车的七旬老人。老人弓着腰拉车,显得很吃力。
“老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能拉得动车?”
“能成!”
“来,我帮你拉一段!”
“好啊,多谢你了。”
习近平主动把车接了过来,拉起就走。
两人边走边聊,说了一路的话。这天之后,老人逢人就讲“习仲勋的儿子帮我拉车”,每次讲起都很兴奋、很自豪。他说:“领导人教育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上世纪80年代,甘肃山丹培黎学校恢复重建,习仲勋欣然应邀担任名誉校长。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曾推动企业资助这所学校,到中央工作后也一直关心学校的发展。
“实际上也就是我父亲他有这一番心意,这里也需要,找到了我,所以当时就给学校提供了一些电脑,做了点儿事。”多年以后谈及往事,习近平说自己做的这些是微不足道的。
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同父亲习仲勋、母亲齐心的合影。
曾任习仲勋秘书的俞惠煜回忆说:“在齐心阿姨看来,近平的为人特别像他的父亲。”
习近平刚到正定工作时,在一次坐火车出差途中遇到一对逃票被逮的姐妹。那对姐妹年龄很小、穿得很破,说是去找父亲,实在没有钱买票。习近平帮她们补了票。后来,当她们找上门还钱时,习近平不仅没收,还给了一些钱让她们回家。
齐心把这件事写进了《仲勋,我用微笑送你远行》一文中,她写道:“你看,近平这些事做得是不是与你如出一辙?”
父子接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
1978年,65岁的习仲勋南下主政广东。
当时,广东全省工农业增长速度已连续1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把生产搞上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仲勋工作起来总是带着强烈紧迫感,每天都要到凌晨后才肯休息。为了进一步掌握基层的情况,他一个夏天就跑了23个县去调研。
深入调查研究后,习仲勋向党中央写报告,争取“给广东更多自主权,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请求建立经济特区,为改革“杀出一条血路”。
习近平的弟弟习远平曾这样总结父亲的一生:“父亲一生,参与完成了党的两大历史使命:一个,是与刘志丹、谢子长一起,创建了众所周知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而另一个,则是在邓小平、叶剑英的亲自支持、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广东经济特区。”
这两大历史使命,围绕的中心都是“人民”,前者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自由,后者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习近平心里,父亲“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
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他和父亲的合影。
习近平继承了父亲的作风。用他自己的话讲,所做的一切要“利民为本”,“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
在陕北,他最大的愿望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在正定,他甘冒风险也要摘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他大力推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当地人常称他“百姓省长”;在上海,他冒着大雨到社区调研,在接过居民编织的小牛造型工艺品时会心一笑:“哦!我知道了,你是要我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
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被问“怎么称呼您”,他自我介绍“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被问“您的工作累不累”,他说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提起父亲说过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他语气坚定,“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
一个个故事,照见习仲勋与习近平父子间坚定不渝为老百姓谋幸福的接力传承。
2023年3月10日,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近平,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
一路走来,习近平把父亲的这句叮嘱,化作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执着追求,升华为最朴素的表达——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来源:央视网)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率先锋”党员参加北京市关工委工作培训 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10月13日至15日,北京市关工委工作培训班(第二期)在怀柔区北京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顺利举办。北京电源行业协会党支部“率先锋”团队党员曾慎安同志受邀参与此次培训,以学赋能,为后续更好服务行业与社会积蓄力量。
-
习近平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传承者,推进妇女事业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30年前,北京世妇会确立“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的崇高目标,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将性别平等刻入时代议程,激励全世界的人们为之接续奋斗。
-
李德元:“我们无愧于所处的时代,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回顾一生,李德元写道:“我们无愧于所处的时代,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他衣不染尘、一心为公的故事,仍像不灭的星火,激励后来者秉持“两弹一星”精神的报国初心,写就更辉煌的篇章。
-
印刷机“听诊官”的匠心征途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国家印刷机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王仪明,他人生第一个专业作品,是一台印刷机。36年来,他靠这台6吨重的机器实现了许多印刷领域的技术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观看电影《731》有感
电影《731》上映后,它像一记警钟敲醒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没有华丽特效,没有浪漫情节,用真实镜头将日本《731》部队的暴行展现在观众眼前。
-
北京市生产制造业行业协会第一联合党委 开展所属社会组织党员群众观看抗战电影《731》 主题党日活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北京市生产制造业行业协会第一联合党委于2025年9月19日下午,在丰台区华谊兄弟影院开展了所属社会组织党员群众观看抗战影片《731》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