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2023-05-1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辩证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这是人民领袖的为民初心。
长江浩荡,黄河奔腾,一部中华文明史,蘸着这江河水写就。
“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做事就是要为了全人类、为了子孙后代”……多次现场考察,多次主持座谈,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思虑长远。
江河沿岸发生着令人感慨的变化:以前摩拳擦掌地搞开发、搞建设;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思考和嘱咐,成为全党全国领悟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的重要遵循。
生态问题,考验大历史观。
“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从自然生态到政治生态,从发展观到政绩观,锚定的是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一以贯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既要只争朝夕,又要擘画长远,这是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历史自觉。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怎么发展,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2021年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听完林场工人周义哲代表讲述的砍树变护林经历,总书记笑着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
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是对绿色发展之路的深邃思考。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总书记在广东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
正因为追求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发展,总书记2017年全国两会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为拿出“光明磊落”数字的党员干部撑腰。会场掌声如雷。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辩证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这是人民领袖的为民初心。
盲目发展冲动要牢牢摁住。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总书记叮嘱:“新班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总书记对“显”与“潜”的辩证关系,作出透彻分析。
这同样是习近平同志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知。福建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领导制定的《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经济特区中率先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是中国地方政府率先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当时,研究发展战略是一项费心费力却难见成效的事,但在习近平同志看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领导者,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历史担当。(来源:人民日报)
市场部电话:010-63531554 13021232082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他,又捐了100万!
相关信息
MORE >>-
国有企业巡视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巡视整改作为党内监督的“后半篇文章”,既是破解企业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战略纽带,其成效关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底色与实践成色。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
明朝一大臣为何挨板子?5条建议他写了1.7万字
公文的价值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能否精准传递信息;会议的作用也不在于领导讲多少话,而在于工作安排是否周密可行。克服文牍主义,促进文风、会风向实戒虚,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必然要求。
-
市直机关推动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3月以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首善标准开展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
87年前,“武汉街头50万人排队献金”
1938年7月7日,时值七七事变一周年,武汉的夏日街头,涌动着爱国热潮。从武昌司门口到汉口三民路,从汉阳东门码头到江汉关的钟楼之下,50万武汉民众排起长队,将手中的法币、银圆、铜圆,乃至金戒指、孩童的零花钱,一次次塞进献金台的箱子里。这场持续5天的“七七献金运动”,最终募集到100万余法币。87年过去,50万武汉民众排起的长队、木箱里沉甸甸的捐款、街头回荡的爱国歌声,早已刻进民族的记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