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前夜,那些鲜为人知的事
2024-10-1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1949年7月初,为了迎接新生的共和国,中共中央确定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典礼。
1949年7月初,为了迎接新生的共和国,中共中央确定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典礼。筹备委员会随即组建,以周恩来为主任。
筹委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开国大典要在哪里举行。8月,周恩来收到了两份经过反复论证的场地方案:一是天安门广场,二是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举行阅兵式的西苑机场。周恩来反复权衡,在9月2日凌晨郑重地写下批示:“以天安门前为好。”
这是一次展示新中国形象的重要机会。
开国大典的日期定在194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筹备委员会”,由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兼任主任,对各项事务都做了周密的部署。
天安门城楼作为开国大典的主席台和阅兵台,它的布置装饰是重中之重。
布置的整体设计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洋溢着喜庆、庄重的气氛。
在 各项布置工作当中,最为紧要的是确定毛主席画像两侧的巨幅标语口号内容。周恩来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毛主席秘书、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人民日报社社长胡乔木。经过深思熟虑,胡乔木将内容拟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书法家、美术家钟灵是书写标语的行家里手,可是天安门城楼红墙绵长,标语上的每个字都得起码两米见方,他从来没写过这么大的字。此外,两条标语的字数也并不相同,怎样能看起来既对称又美观呢?
钟灵在图纸上反复尝试,最终将标语尺寸确定为每条长30米、宽2.2米。每个字的大小约为两米见方,采用庄严的宋体美术字,壮观醒目、厚重硬朗。
钟灵和同样参与了诸多国家视觉形象设计工作的美术家张仃,提交的“天安门城楼悬挂开国大典灯笼图样”也很快通过了审批。
中国灯笼源远流长,然而开国大典的大红灯笼怎么做,却让工作人员们犯了难。为了与天安门的宏大体量相匹配,灯笼的直径要达到两米五以上。
经过多方寻找,开国大典会场布置负责人苏凡和钟灵在前门外一家做红木家具的作坊,找到了一位名叫尹作滨的师傅,他师从京城的木雕小器作名匠,技艺精湛。
设计图样终于成为了现实。每盏灯笼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量大约是80公斤,3个人手拉手才能环抱。到了开国大典的前一天,9月30日,8盏大红灯笼亮相天安门城楼,与红色廊柱交相辉映,庄重大气。
当天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
第二天就要举行开国大典了。深夜,周恩来逐一检查着各项筹备工作的收尾情况。他特别吩咐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赶紧把《公告》文稿拿去,把《公函》文本最后敲定,做好准备。
《公告》就是毛泽东主席将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函》则是周恩来总理以所兼任的外交部部长的名义,就《公告》专致各国政府的照会。
深夜,开国大典将要使用的特大规格国旗还在紧锣密鼓地赶制当中。
这面国旗由宋树信监制,他在大栅栏的“老字号”瑞蚨祥找到了适合做旗面的红绸,以及做五角星用的黄绸缎。依照要求,国旗长460厘米、高338厘米。
等缝制好国旗,已是10月1日凌晨。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开国大典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罗浪,紧张地排练着刚刚被确定为代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同样彻夜未眠的,还有负责绘制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画像的北平艺专教师周令钊。连日来,他和妻子陈若菊一起,每天到天安门精心绘制毛主席画像,在9月30日如期完成。
站在毛主席画像前,聂荣臻驻足许久,对一旁的周令钊说:“画得不错,也很像,神情也好,但明天是开国大典,主席的风纪扣还是扣上比较好,与开国大典的庄重时刻更相宜。”周令钊听后立即动手修改。
另一边,负责开国大典广播扩音工作的中央军委电讯总局副局长李强,早早赶到了天安门城楼。他带着技术人员忙前忙后,顺利完成广播扩音的准备工作。
开国大典当天,如何让现场的每一个人听清楚震撼世界的宣言呢?
当时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曾参与创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傅英豪想出一个办法:把9个喇叭焊接到一起形成扩音器,在天安门广场上有序架设数台,就能形成强大的音量。大家把这种特制的扩音器形象地称为“九头鸟”。
从装饰布置到礼仪细节,再到设备创新——开国大典的筹备,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毛主席的庄严宣告声,即将回荡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这个声音也将通过电波响彻云霄,成为震动寰宇的时代强音。中华民族,即将开启新的纪元!
(共产党员)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马克思:什么是生产力?
相关信息
MORE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坚持核心掌舵、思想领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系统展示了核心掌舵、思想领航所形成的磅礴伟力,必将有力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众志成城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
-
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三
铁甲雄师排山倒海,受阅官兵步履铿锵,人民群众满怀豪情。今年9月3日,庄严隆重、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激励奋进的抗战纪念盛典,进一步坚定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念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用好纪念活动激发的强大正能量,持续用好纪念活动这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把活动激发出的自信心、自豪感、精气神运用好发扬好。
-
前八个月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稳步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活力显著提升。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比大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
在赓续传承中推动文化进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一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为宽广的文明维度,凝聚起更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
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涵养家国情怀,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刻把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推动管党治党水平整体提升,带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家治理等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