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吃喝:“惊案”更要“惊心”
2025-06-09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学习教育期间出现这种顶风违纪问题,让人触目惊心,典型的目无法纪。要切实以案为鉴、深化认识,真正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警醒,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日前,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学习教育期间出现这种顶风违纪问题,让人触目惊心,典型的目无法纪。要切实以案为鉴、深化认识,真正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警醒,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既是活教材,更是清醒剂。身边的现实案例因其贴近性、真实性和震撼力,往往能直击党员干部的心灵深处。一些地方和部门通过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促学、以案明纪、以案促改,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用案中人点醒梦中人,推动党员干部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全面深入查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警示教育中汲取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然而,一些党员干部仍存在事不关己的心态,冷眼旁观、不以为意,隔岸观火、置身事外,把警示教育当“故事会”,把典型案例当“笑谈料”,听时“热热闹闹”、听后“抛之脑后”,看时“心中咯噔”,看后“品头论足”,致使警示教育走形而未走心、“惊案”而未“惊心”。
警示教育的出发点是警示,落脚点在于让党员干部受教育。这种“治未病”的理念,正是警示教育最为宝贵之处。警示教育重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清醒的头脑,严以修身、淡泊名利。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摒弃“看客”心态,真正把警示教育当成“正衣镜”和“提醒铃”的参照标。
警示教育既是一味“苦药”,更是一剂“良药”。要注重精准滴灌,聚焦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分领域、分行业、分类别设置警示教育课堂和教案,深刻剖析违纪违法人员的惨痛教训,引导党员干部清醒看到违纪违法的成本之高、危害之深、代价之大,形成“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当头一棒”的强大震慑。要强化同频共振,有效丰富教育产品、拓展教育阵地,积极采取廉政情景剧、现场庭审、监狱参观等场景式讲解、零距离互动、沉浸式体验的多元化方式,释放警示教育的叠加效应,让党员干部从违纪违法人员“破纪”“破法”心路历程中,找到“共振点”“病灶点”“风险点”,自觉增强免疫力。要做好后半篇文章,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融入日常、化为习惯,督促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后联系实际查问题、找原因、思危害,对照检查,立行立改,并进行跟踪问效,持续深化巩固教育效果,实现剖析一案、警示一片、影响一域的综合效应。
警示教育就是一面辨别是非得失的镜子,通过鲜活的反面教材告诉党员干部不该干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有什么危害、会受什么惩罚。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只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精准施教,摆正心态、躬身入局、勤于检视,扎实推动警示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就能真正达到触及灵魂、震撼人心、警钟长鸣的效果,以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的自觉续写“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崭新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国家治理研究》创刊
下一篇: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相关信息
MORE >>-
感悟“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系列谈一刻不停 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作风从严,抓住作风建设重点,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年接着一年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如何理解“党性就是最大的德”,总书记这样说
“党性就是最大的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性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深化“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
中国-中亚机制成员国元首认同本地区战略意义和在平等、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声明将继续巩固六国友好关系、深化政治互信、拓展经济合作。
-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到志成冠军集团进行考察调研行业走访活动
5月29日,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走进广东志成冠军集团进行了考察调研活动。
-
“紧日子”与“好日子”(思想纵横)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
人民日报三连评:基层干部,如何应对“既要又要还要”苦衷
很多基层干部不怕急难险重,怕的是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事务中空耗;
不怕各方要求高,怕的是拍脑袋决策、不了解现实情况瞎指挥;
不怕职责范围内的“烫手山芋”,怕的是甩锅推活带来的额外压力。近日,“人民日报评论”连续三天推出文章,对“既要又要还要”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内容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