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让担当作为在“好地方”蔚然成风
2025-06-27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锚定冲刺“两个万亿之城”目标,坚持以“组织有为”推动“干部敢为”,不断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力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锚定冲刺“两个万亿之城”目标,坚持以“组织有为”推动“干部敢为”,不断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力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作出更大贡献。
强化顶层设计,形成担当作为的政治自觉。常态化实施“践行嘱托建功‘好地方’”实践活动,引导干部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扬州是个好地方”的殷殷嘱托,把总书记对扬州的期望转化为发力奋进的不懈动力。细化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40条”举措,连续3年开展能力作风提升行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带头干带领干带动干”的“三带”工作机制,在全市层面定期举办书记办公会,定期赴县(市、区)举办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观摩活动,搭建“政事面对面”“民情直通车”等载体,引领干部“愿担当”。
聚力选准用好,突出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落实“五个大力选用、五个坚决不用”的用人导向,主动发现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社会治理等急难险重一线中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打破论资排辈和平衡照顾,及时提拔使用。大力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市县联动开展能力作风明察暗访活动,坚决调整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去年,全市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县处级领导干部7名、乡科级干部14名。不把年轻干部放进“保险箱”,不让年轻干部盯着年龄优势“坐等提拔”,对不适应、不胜任的年轻干部及时调整,避免“佛系”“躺平”,激励干部“想担当”。
加强实战实训,锤炼担当作为的素质本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连续3年在中央党校举办培训班。制定基本培训《行动方案》,实施干部教育培训“810”工程,推进“名城·名校”干部专项培训计划,定期举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论坛”。连续16年实施“十个一线”实践锻炼工程,市级机关动态保持200余名年轻干部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对口支援等一线“墩苗历练”,促进干部“会担当”。
优化考核评先,体现担当作为的硬性标准。深化分类考核机制,形成“1+3”综合考核系列文件,梳理形成省考指标任务分解“三级清单”,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制定《需及时预警纠偏的10种情形》《影响评优评先的10种情形》“双10”清单,实行领导班子等次与单位等次挂钩、班子成员等次与班子等次挂钩,对连续三年综合考核列一等等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记二等功,对当年考核列一等等次的单位,上调公务员优秀比例;对连续两年考核末位的单位,明确一般不从中提拔领导干部,将组织绩效同个人绩效有机统一,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推动干部“真担当”。
理顺体制机制,营造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优化完善“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机制,精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严肃处理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等行为,及时做好澄清正名工作。强化干部“下”后管理,大胆使用“下”了以后担当实干、业绩突出的干部。关心关爱一线干部特别是村(社区)基层干部,为他们提待遇、化债务、给编制、减事务,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切实把组织的关心关爱贯彻到最基层、传导到第一线,保障干部“敢担当”。(来源:江苏先锋)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国有企业巡视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巡视整改作为党内监督的“后半篇文章”,既是破解企业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战略纽带,其成效关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底色与实践成色。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
明朝一大臣为何挨板子?5条建议他写了1.7万字
公文的价值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能否精准传递信息;会议的作用也不在于领导讲多少话,而在于工作安排是否周密可行。克服文牍主义,促进文风、会风向实戒虚,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必然要求。
-
市直机关推动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3月以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首善标准开展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
87年前,“武汉街头50万人排队献金”
1938年7月7日,时值七七事变一周年,武汉的夏日街头,涌动着爱国热潮。从武昌司门口到汉口三民路,从汉阳东门码头到江汉关的钟楼之下,50万武汉民众排起长队,将手中的法币、银圆、铜圆,乃至金戒指、孩童的零花钱,一次次塞进献金台的箱子里。这场持续5天的“七七献金运动”,最终募集到100万余法币。87年过去,50万武汉民众排起的长队、木箱里沉甸甸的捐款、街头回荡的爱国歌声,早已刻进民族的记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