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习近平点名“三拍”干部!
2025-07-24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
7月14日,在时隔10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告诫干部。
“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全国各省份都要往这些方向去发展产业?”总书记说。
在这次会议上,他着重强调,推进城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遵循规律、因势利导,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
在河北正定,他根据正定处在石家庄和广大农村之间的特殊位置,提出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在福建福州,他注意到城市建设基础十分薄弱,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广厦工程”“造福工程”;在浙江,他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从治理农村环境入手,破解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在上海,他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但在具体的城镇建设过程中,“千城一面”“一任领导一任规划”“政绩工程”等治理问题也不断凸显。
从大拆大建、争盖高楼,到城市建设缺乏特色、风格单调;从漠视历史文化保护,再到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城市病”……
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同年12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如何按规律办事?习近平总书记看得远、想得深,在不同场合多次作出重要论述——
2014年在北京考察时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2015年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
2020年在山西考察时说,“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
针对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一再告诫,“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
语重心长的叮嘱,既指出方法论,更明确政绩观。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发展要以人为本。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
他还提到“五个转变”:转变城市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发展动力、转变城市工作重心、转变城市工作方法。
深刻的变革,牵引着“潜绩”与“显绩”的取舍,也对干部队伍提出更高要求。
总书记在此次会议上还强调,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
他指出,平常的考核不能光盯着GDP增长了多少、建了几个大项目,还要看欠了多少债。不能让一些人击鼓传花,把问题留给后人。(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国有企业巡视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巡视整改作为党内监督的“后半篇文章”,既是破解企业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战略纽带,其成效关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底色与实践成色。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
明朝一大臣为何挨板子?5条建议他写了1.7万字
公文的价值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能否精准传递信息;会议的作用也不在于领导讲多少话,而在于工作安排是否周密可行。克服文牍主义,促进文风、会风向实戒虚,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必然要求。
-
市直机关推动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3月以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首善标准开展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
87年前,“武汉街头50万人排队献金”
1938年7月7日,时值七七事变一周年,武汉的夏日街头,涌动着爱国热潮。从武昌司门口到汉口三民路,从汉阳东门码头到江汉关的钟楼之下,50万武汉民众排起长队,将手中的法币、银圆、铜圆,乃至金戒指、孩童的零花钱,一次次塞进献金台的箱子里。这场持续5天的“七七献金运动”,最终募集到100万余法币。87年过去,50万武汉民众排起的长队、木箱里沉甸甸的捐款、街头回荡的爱国歌声,早已刻进民族的记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