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将继续 以扶优扶强为准则
2017-03-10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近期,发改委在审发第11张新能源乘用车资质后,将暂停对资质的审发。发改委对新能源乘用车资质的审批数量目前并没有明确计划,也没有具有目标,只要符合技术、产品、资本等条件就有机会获批,审批工作还将继续。
近期,发改委在审发第11张新能源乘用车资质后,将暂停对资质的审发。发改委对新能源乘用车资质的审批数量目前并没有明确计划,也没有具有目标,只要符合技术、产品、资本等条件就有机会获批,审批工作还将继续。
对于新能源乘用车资质审批暂停的说法,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也表示,很多企业还没进入,现在不应该暂停,如果暂停后如何开始也是问题。对于下一家获得资质有可能是江淮大众的猜测,崔东树认为江淮大众是政府鼓励的项目,获得资质的几率很大。
截止目前,共有11家企业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主要包含传统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和新成立企业。据头条君对获得资质企业进行分析统计,目前发改委审批的这11家企业,投资规模从4.8亿元到51亿之间,年产能在4万到7万辆。其中,已经销售产品的有北汽新能源、奇瑞和刚获得资质的知豆,云度新能源预计今年将上市首款产品。其余获得资质的企业暂时还没有具体的新车上市消息。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
对于放宽政府干预,转由市场进行调节的思路,在实行一年的新能源乘用车审批过程中已经有充分的体现。据汽车头条APP获得的消息表示,发改委对新能源乘用车资质的审批目前并没有数量上的限定,但对于获批的企业能否存活,能否在市场站稳脚跟,主要还得看企业自己的实力。
在2015年7月份的一次关于《新建纯电动企业管理规定》咨询研讨会上,时任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调研员吴卫对《规定》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他表示《规定》放宽了准入政策,不再局限于汽车产业资本的进入,但必须注意的是提高了技术门槛。从目前审批的11家企业中,其中有5家诸如万向集团具有汽车零部件背景的企业,政策尽管放宽准入门槛,但对企业技术能力非常看重。
此外,吴卫还表示: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更是如此。对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他表示没有100亿根本玩不下去。如果一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产出一款车,一年、两年卖不出去,是否还要继续卖?第三年是否还要开发新产品?
今年年初,政府对新能源补贴政策进行重新调整,对申请进入新能源推广目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强调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还强调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同时在审核时,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以及市场竞争力,消费者满意度也成为审核内容。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策略主要是扶优扶强,树立先进,鼓励龙头企业到国际市场拿金牌,企业要想得到更多资源支持,就要努力做到行业第一;扶持政策向非财税政策转移,将优于财税政策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市场的刺激也更大。其中,去年提出的碳配额和新能源积分政策就是让不愿意做新能源汽车的汽车企业付出代价,不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就拿钱支持别的企业做。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协会/联盟秘书处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吴晶妹: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助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社会信用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在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中被正式提出,始于2022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
“北京市诚信品牌企业”、“北京市共铸诚信企业”授牌表彰仪式在服贸会期间隆重举办
2023年9月3日,“北京市诚信品牌企业”、“北京市共铸诚信企业”授牌表彰仪式在服贸会期间隆重举办。北京电源行业协会推荐的会员企业有9家获得了该荣誉称号。
-
重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新规
为鼓励支持经营主体自我纠错、重塑信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管理程序规定(试行)》。
-
国务院秘书长肖捷撰文:政府先要守信,社会才能诚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对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等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
全面布局信用标准化,支撑首都社会信用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的大背景下,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北京市将踔厉奋发、顺势而为,进一步推动信用标准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将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优势、信用资源集聚优势、信用标准化先发优势等势能转化为北京市信用标准化前行的动能,有效支撑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以进一步提升首都居民的信用获得感、成就感与自豪感,共同打造好维护好“信用北京”品牌。
-
市场监管局曝光!10个合同违法典型执法案件!
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曝光2021年全市合同违法典型案例,强监管,促提升,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