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严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今起实施
2019-03-05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2019年3月1日,全国首部综合类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
2019年3月1日,全国首部综合类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
2017年起,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推动制订涵盖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着力于完善保护机制、提高保护效果、加大保护力度,为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制度保障。2018年12月27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于2019年3月1日起实施。条例对工作机制、行政执法、公共服务、自律管理、信用监管等方面内容进行规范,从建立知识产权合规性承诺制度、设立行政执法技术调查官、明确行政处罚违法经营额计算标准、扩大责令停止侵权适用范围、构建信用惩戒机制、保护中心职能法定化、营造社会共治格局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着力构建与深圳创新发展相匹配、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为了加快实施《条例》,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了全局系统和企业两场专题解读培训。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的通知》,要求市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商务主管部门等负有知识产权保护职责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条例》,各司其职,结合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用足用好《条例》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大惩戒力度,显著提高违法侵权成本,率先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一流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条例》突出信用监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规定将司法裁判、行政处罚、政府投资、采购和招投标、扶持奖励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失信违法信息以及违背知识产权合规性承诺的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在实施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行政管理服务时,应当查询相关主体的知识产权公共信用状况;对知识产权失信违法主体在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活动方面作出限制;建立知识产权失信违法重点监管名单制度,确定重点监管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为了营造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氛围,《条例》设立了知识产权合规性承诺制度,要求参与政府投资、采购和招投标等活动的,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交知识产权合规性书面承诺。
相关单位和个人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5年内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 侵犯知识产权并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永久性禁止承接政府投资项目,禁止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禁止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和表彰奖励。 条例还要求主管部门建立知识产权失信违法重点监管名单制度,按照知识产权失信违法严重程度,确定重点监管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深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条例》要求实现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行政执法与纠纷调解工作相衔接,促进知识产权纠纷高效,快速解决,进一步改善深圳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深圳是个极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但知识产权维权难、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对此,《条例》从制度建设层面作出一些创新探索。
为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查取证难的问题,条例规定:在市知识产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配备技术调查官,明确其工作职责,发挥技术调查官的专业性作用,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协助查明案件所涉技术事实。
为了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快保护”的要求,《条例》在国家规定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中直接责令停止侵权的条件和范围基础上,扩大了直接责令停止侵权的适用范围。
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投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市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管理部门对有证据证明有侵权事实的,可以先行发布禁令,责令涉嫌侵权人立即停止涉嫌侵权行为,并依法处理。发布禁令前可以要求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供适当担保。构成侵权行为的侵权人拒不执行禁令停止侵权行为的,应当加倍处罚。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违法经营额如何计算,是知识产权维权过程中的难点,《条例》的一大亮点就是对此进行了明确,细化了违法经营额和市场中间价的计算标准。
《条例》规定:侵权产品已销售的,价值按照实际销售价格计算; 未销售的侵权产品价值,按照已销售的侵权产品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计算; 侵权产品全部未销售的,价值按照标价进行计算; 没有标价或者标价明显与产品价值不符的,按照被侵权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侵权人因侵犯知识产权受到罚款处罚后,5年内再次侵犯同一种知识产权,或者5年内3次以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市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管理部门可予以双倍处罚。
来源:中国电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民政部组织召开行业协会商会立法工作启动会
1月3日下午,民政部组织召开行业协会商会立法工作启动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部署启动《行业协会商会法》起草工作。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春生出席并讲话。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0〕39号),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瓶颈,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
《北京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解读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程序,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2021〕47号)、《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2〕37号)、《关于明确本市储能电站监督管理职责分工的意见(暂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北京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征求意见稿))。
-
北京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本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进一步明确储能电站建设、验收、并网等程序,促进本市储能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及本市相关管理规定,市城市管理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
-
《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22全国各地换电激励政策一览
关注换电新政策,了解行业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