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贤:建议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非技术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
2019-03-1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逐渐步入大规模开发应用的新阶段,由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征收出现不足,导致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明显,这也给新能源企业发展带了阻碍。全国两会期间,作为能源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呼吁有关部门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拖欠问题。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逐渐步入大规模开发应用的新阶段,不过,由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征收出现不足,导致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明显,这也给新能源企业发展带了阻碍。全国两会期间,作为能源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300274.SZ)董事长曹仁贤呼吁有关部门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拖欠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图片来源:受访方提供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稳步上升,燃烧带来的污染和排放大幅度降低,空气污染和雾霾治理成效显著,这些都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广。但是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高比例应用带来的环境压力仍然十分巨大,煤炭消费量在连续3年下降后,近两年又出现了回升(2017年同比增长0.4%,2018同比增长1.0%)。
曹仁贤在他带来的建议中写到:进一步加快发展光伏、风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并在产业发展的前期,通过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给予补贴,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过低及部分环节电价附加没有足额征收等原因,造成目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出现了不足,造成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长期巨额拖欠。
为此,曹仁贤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就提交了《关于加大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力度的建议》的建议(第5297号),建议通过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提高征收标准和扩大征收范围等措施,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问题。2018年7月,收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答复意见(发改建议﹝2018﹞196号)。
今年,曹仁贤再提此意见,并称:截至2018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超过1100亿元,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今后几年缺口还会逐步扩大,所以解决问题“宜早不宜迟”。
因此,曹仁贤建议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等措施,彻底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问题,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曹仁贤具体建议是:要适当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征收标准。建议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由现行0.019元/千瓦时提高到0.029元/千瓦时,用能企业电费多支出2%左右,对当前企业减负和工商业用户降电价影响有限。
此外,还要加大征收力度,应收尽收。目前全国高耗能行业总装机达1.4亿千瓦的自备电厂,每年发电量近7000亿度,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连续多年没有缴纳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已累计形成拖欠近800亿元。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完成自备电厂历年拖欠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追缴清收工作,同时切实做好按时足额征收工作。
在曹仁贤看来,目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时代,因此建议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非技术成本”,尽早解决补贴拖欠等遗留问题,促进新能源企业的快速发展。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中国电源/报道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欧阳明高院士: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的两倍
第四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3深圳)国际交流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的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
6位大咖!畅谈风光储氢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于清教: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或超900万辆 锂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
于清教预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2TWh!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
黄奇帆:万亿级美元市场的大布局
近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应以制造业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裕生院士:十措并举推动储能电池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的奋斗任务,人人有责、代代相传。实现“双碳”目标必然要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