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会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当下”与“未来”
2019-01-23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为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以及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将其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罗会明指出目前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
中国微型电动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副秘书长罗会明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为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以及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将其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罗会明指出目前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
首先是技术瓶颈:目前的动力电池比能量仅支持一次充电实际路况续航400多公里,冬天低温充电、开空调、跑高速只有200多公里,除了微型电动车代步近距离开能满足出行要求外,商务远距离出行暂时还难以取代燃油车。要提高动力电池比能量,材料体系要进一步优化,材料技术还要提升。
其次是安全瓶颈:燃油车自燃的不少。但动力电池随着比能量的提高,储电容量大幅增加,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解决热失控,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保证大容量动力电池能承受各种冲击和侵害,还有一段路要走。
再次是消费者心理门槛和使用知识的普及: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消费者知晓的多起来了,但真正懂的不多,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是有很大区别的,挑选一台适合自己的车,在使用过程中懂得其特性,合理使用也很重要。
最后是充电瓶颈:快充不快,盲目快充降低电池寿命。有车找不到桩,有桩没车充,充电排队同时存在。”未来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新能源汽车将会逐步提高市场覆盖面。”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构成部分,从本质上看,这三大技术的储备可以从一些层面上代表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水平。“在未来3-5年内电机技术方面会有高比功率、高效率电机大量应用于整车,电控将走向整车集成,动力电池将提升安全、比能量和寿命,模块标准化且能快速换电。”罗会长补充道。
2018年汽车市场整体形势严峻,新能源汽车市场却是一枝独秀,保持着高速增长。近年来,每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总会发生调整,新能源车企为应对补贴退坡而纷纷抢跑。乘联会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在乘用车销量大幅下降的寒冬中,新能源汽车逆势强劲上扬,12月销量达到16万辆,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79.1%,我国新能源汽车2018的销量达到125万辆,占新车总销量的4.4%。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要点按重要性可提炼为:削低补高、阶段过渡、去繁就简、事后监管。“政策是向推动行业向好的方向走,作为企业应借力政策面向市场开发产品。新产品应该采用成熟的技术,找准细分市场,这样不同级别电动乘用车都会先后获得市场机会。”罗会明谈到。行业技术标准的缺失一直制约行业发展的限制之一。行业技术标准可以有效促进行业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最多、最全的,随着技术进步、市场的扩大,会升级和出台更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行其道,但凡是对汽车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新能源汽车是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但其实,除却新能源化外,汽车的轻量化也是不可或缺的。“轻量化技术进步很快,轻量化可以有效提高EV的续驶里程和降低能量消耗,从设计理念,加工工艺,高强度钢、铝、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实现汽车轻量化主要有三种途径:结构优化,使部件薄壁化、中空化、小型化或复合化;新材料的使用,如高强度钢、铝、镁合金及一些非金属材料的使用;工艺的改进,主要包括成形技术和连接技术。
说起微型电动车,不了解它的人会说路上见的不多,了解它的人则认为随处可见。其实,后者见到的很可能是一些低速电动汽车,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老年代步车。目前在国内外,可以见到很多用于租赁的微型电动车,“当消费理念把车是成功人士的标志,买车是买面子回归到车是交通工具的本质后,微型电动车将以其好开、好停、充电便利、低成本、节能减排、能解决拥堵的优势获的市场的高度认可,加上造型时尚,智能化,自动驾驶功能的成熟,有可能占据主流市场。”在大中城市,微型电动车作为短途交通工具也拥有小众需求。例如,老年人和残障人代步、物流最后一公里、环保、邮政等市政用车。共享经济、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会提升微型电动车的份额。
微型电动车的在某些优势上已经初步具备了“国民车”的特征,如果能够借助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契机合理地引导其发展,微型电动车可以成为中国的“国民车”。
罗会明,中南大学研究生。理工、经济专业,法律、机关、央视、上市公司经历。十多年来跟踪世界电动汽车前沿技术和“863”研究成果并参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发和集成。在汽车行业有二十多年的经历,对电动汽车行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参与中科院电动汽车项目组,主持了一次充电续航240、260、300公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2011年主持研发一次续航超300公里的微型电动汽车被国家“千人计划”创新展馆收展。2014年10月依科技部文件要求被选为中国微型电动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2015年7月按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任中国微型电动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智库新能源汽车专家。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中国电源/报道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欧阳明高院士: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的两倍
第四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3深圳)国际交流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的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
6位大咖!畅谈风光储氢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于清教: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或超900万辆 锂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
于清教预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2TWh!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
黄奇帆:万亿级美元市场的大布局
近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应以制造业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裕生院士:十措并举推动储能电池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的奋斗任务,人人有责、代代相传。实现“双碳”目标必然要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