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前景
2018-12-24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陈清泰院士,就“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谈个人看法,请关注。
我就“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谈一点个人看法:
第一,可再生能源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需求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和汽车消费规模最大的一个国家,但是少油缺气的现实使得我们在2017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70%和40%,伴随着动荡的地缘政治,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威胁逐年加大,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是因空气污染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能源转型和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和居民身心健康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第二,汽车与能源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
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正在加速,电动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以风电、光电为代表的分布式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但它如何顺畅的运用到终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就导致在供给端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分布式风电、光电制氢以及微电网可以消纳大部分这些清洁电力。氢能是一种普世性的能源载体,氢燃料电池的开发是氢能推广应用的一个关键。当前,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个突破口,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与储能电池汽车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两者各有所长,可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场景,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两者将是并存发展的态势。
第三,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前景
从长远来看,氢燃料是汽车能源的一种终极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政府部门和上海市、武汉市、张家口等一些城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引导并鼓励氢能和氢燃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和汽车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并取得了阶段性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我国的大型能源公司开始高调进入,纷纷将氢能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加大了对氢能技术开发的力度,2017年,在中国示范应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了1000辆。
第四,氢能产业的发展涉及到跨界技术的协同
氢能产业的发展涉及到跨界技术的协同,涉及到产业链的重建,涉及到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基础设施、商业模式以及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诸多领域的密切配合,这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官、产、学、研齐心协力。基于氢能发展具有强大的正外部性和系统性,政府应该承担起统筹协调各方,充分建立良好产业生态的责任,而发展过程的推动力则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工业》杂志报道 /来源:百人会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欧阳明高院士: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的两倍
第四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3深圳)国际交流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的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
6位大咖!畅谈风光储氢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于清教: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或超900万辆 锂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
于清教预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2TWh!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
黄奇帆:万亿级美元市场的大布局
近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应以制造业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裕生院士:十措并举推动储能电池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的奋斗任务,人人有责、代代相传。实现“双碳”目标必然要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