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翀教授:构建市场应用导向的绿色储能技术创新体系
2020-06-0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随机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频率及电压平衡带来巨大压力。储能技术具有灵敏响应和精准调节的特点,可以实时响应电力系统频率电压的调节需求,提升系统电能质量和安全。全国电源与新能源专家智库的专家陈永翀教授发表独特见解,请关注。
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随机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频率及电压平衡带来巨大压力。储能技术具有灵敏响应和精准调节的特点,可以实时响应电力系统频率电压的调节需求,提升系统电能质量和安全。目前,功率型“提质”储能项目已经在世界各地开展示范和商业应用,逐步参与电力系统的辅助AGC调频,但功率型储能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仍有待大幅度提升和改善。
新能源发电还具有反调峰特性,给电力系统源、网、荷的容量平衡也带来巨大压力。未来随着分布式光伏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负荷峰谷差也呈现增大趋势。储能系统可以发挥削峰填谷的“储/放”功能,保证电力系统容量需求的错时平衡。目前,容量型“保量”储能项目尚未得到规模应用,主要原因还是目前的(电化学)储能度电成本太高(0.6~0.8元/度电),需要再降低一半左右才有可能得到规模发展。另外,还需要考虑全产业链的资源供应和回收问题,因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可再生储能的支撑。
因此,储能的成本、安全和环保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面临的重大挑战问题,需要构建市场应用导向的绿色储能技术创新体系,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开发不同的储能技术,从材料、器件、系统和应用等多个层面协同创新,通过颠覆性技术开发将储能成本降低一半以上,提升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至完全可控等级,并需要考虑环境负荷和资源再生的全产业链设计与应用。
为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始终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积极出台产业政策,推动市场化改革。2017年,中国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储能技术研发,开展项目示范,并开始建立和完善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的市场机制。在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储能技术和产业正在稳步发展。截至2019年底,中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32 GW,跃居世界第一,其中,电化学储能电站总计超过580座。
中国储能领域技术创新活跃,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少数原创技术已经获得突破。未来还需要加强建立市场应用导向的绿色储能技术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以良好的市场化环境,针对大容量、低成本、高安全、易回收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积极促进储能技术创新,降低储能应用成本,推动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助力全球能源清洁转型。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陈永翀/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组组长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欧阳明高院士: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的两倍
第四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3深圳)国际交流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的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
6位大咖!畅谈风光储氢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于清教: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或超900万辆 锂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
于清教预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2TWh!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
黄奇帆:万亿级美元市场的大布局
近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应以制造业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裕生院士:十措并举推动储能电池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的奋斗任务,人人有责、代代相传。实现“双碳”目标必然要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