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谊:智能网联新阶段,应做好产品、场景和生态的衔接
2020-08-14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产业发展趋势和战略方向。2018年1月谷国家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计划到2020年我国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50%,而按照现有的年产销近3000万辆来看,2020年智能汽车销量便会超过1500万辆。
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产业发展趋势和战略方向。2018年1月谷国家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计划到2020年我国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50%,而按照现有的年产销近3000万辆来看,2020年智能汽车销量便会超过1500万辆。
作为国内汽车制造业的骨干企业、世界500强之一,北汽集团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有何重要举措?在之前北京亦庄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 2019)上,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就这一话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国家政策规划的相继出台、地方测试示范的密集加码、产业投资规模的持续攀升,尤其是5G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日渐成熟……这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初步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能力,正在经历从“产业孕育期”到“产业发展期”的关键过渡阶段。
尽管如此,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咨询公司预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刚刚进入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距离真正的普及化应用,仍有一定距离。”
为了能更好迎接智能网联的浪潮,徐和谊认为,在推动产业的下一阶段良性发展过程中,应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的“衔接”。
一是聚焦技术到产品的衔接。“要做好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要秉持安全性、经济性等原则,经过充分的仿真路况验证和实际道路测试,以“零事故”为标准,确保更高阶自动驾驶产品的可靠性。
二是聚焦产品到场景的衔接。“一方面,更高阶的产品将拓展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将推动高阶产品的持续迭代。”
三是聚焦产业到生态的衔接。“从供给端来看,在智能化与网联化的驱动下,汽车产业生态正在动态重构。汽车产业链与信息、通讯、互联网等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正在形成史无前例的全新产业生态。从需求端来看,制约自动驾驶走向规模化、普及化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广泛、持续的市场接受度,也就是消费生态的建立。”
实际早在2018年10月,北汽集团已经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五年行动计划——“海豚+”战略,宣布将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到2022年,力争实现所有产品具备“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驾驶和智能互联功能。
在CICV 2019上,徐和谊对“海豚+”战略进行了剖析。
一是创新为本,以技术支撑产品规模化落地;二是示范为先,以场景牵引产品的应用和升级;三是合作为重,以生态凝聚产业发展强大合力。
具体来看,目前北汽具备L1级别自动驾驶功能产品已经批量上市,搭载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全新车型也将于下半年亮相;同时北汽将在2022年之前实现L3/L4级自动驾驶产品的测试、示范和量产。
同时,为了充分测试和验证产品的成熟度,北汽通过与北京世园会、冬奥会等合作,全面推动电动商务车、电动轻卡、电动重卡等产品在特定场景的示范运行。为了构建开放、共赢的全新生态,北汽与博世、采埃孚、海拉、松下、百度、科大讯飞、京东方等企业进行了紧密合作。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制高点。由于中国拥有着强大的汽车市场、资金及人才,以北汽、长安、吉利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在这一轮竞争中再次被寄予了“弯道超车”的厚望。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工业》杂志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欧阳明高院士: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的两倍
第四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3深圳)国际交流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的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
6位大咖!畅谈风光储氢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于清教: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或超900万辆 锂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
于清教预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2TWh!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
黄奇帆:万亿级美元市场的大布局
近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应以制造业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裕生院士:十措并举推动储能电池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的奋斗任务,人人有责、代代相传。实现“双碳”目标必然要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