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明:迈过百万大关之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要靠市场驱动
2020-10-22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9月16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召开。高层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发表了题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根据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发展变化提前布局》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往100万辆以上走,必须要依靠市场驱动,要从产品吸引力与经济性两个角度入手,使消费者能够自愿购买。
以下为徐长明的发言整理:
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各种技术,应该说都是基于政策驱动的。但是新能源汽车要大发展的话,要从目前的销量再往上走,一定要靠市场化驱动。市场化驱动下,产业链里的很多东西就要发生变化,所以说产业链要着眼于市场化提前布局。
看一下数据:新能源汽车从2014年开始就进入到快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125万辆。2019年新能源汽车上半年增长还是很快,增长66%,但是2019年下半年下降20.8%。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就是其销量占整个汽车销量的百分比来看,去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占5%,上半年是5.5%,下半年是4.5%,今年1—8月份下降到4%。
2019年上半年发展得特别快。去年6月份一个月卖了15万辆汽车,这是因为从去年6月26号开始,补贴力度大幅度下调,从7月份开始销量就有大幅度下降,和2018年相比,灰色的曲线是2018年。
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到6月份之前是负增长,7-8月份恢复了正增长。有政策巨大变化的时候,市场就发展了变化,去年是6月26号开始,新能源汽车补贴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之后出现这么大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享受三类政策优惠
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一直还是政策驱动的市场。政策大概分三类:
第一类就是补贴、免购车税、免消费税等,还有包括各地的优惠政策。
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给出的补贴,最高峰的时候达到一年一辆纯电动车补12万块钱,2017年降到66000元,2018年还是这个水平,2019年大概降到25000元左右,就降了4万。
以一辆30万块钱左右的电动车为例,现在享受的补贴加优惠是多少钱?补贴政策现在大概是22500元。但是补贴政策之外,还有一个汽车购置税的减免,30万块钱的车,汽车购置税的减免是26500元,这个是不用交的,传统车是要交的。还有纯电动化汽车是不交消费税的,30万块钱的汽车,大致对应传统车的排量应该在2.0—2.5升,消费税是9%,折合下来大概是23200块钱。
22500政策补贴+23200的消费税+26500的汽车购置税减免,合在一起,现在一辆30万块钱的新能源汽车,跟传统燃油车相比,享受到的总优惠还有大致72000块钱。大家觉得才22500块钱补贴,实际上,能享受到的跟传统车相比较,还有72000块钱价格的优惠。
第二个是牌照的优惠。现在全国大概有6个城市是限牌的。这6个限牌城市,如果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占比为100%的话,这6个城市占了43.4%,非限购城市占了56.5%,这是今年1—7月份的数据。而整个乘用车,6个限购城市占了10.7%,非限购城市占了89.3%。
以私人新能源乘用车为100%的话,今年1-7月,6个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占到46.9%,非限购城市加在一起占到53.1%;而如果以私人乘用车总量为100%,6个限购城市占到10.5%,非限购城市占到89.5%。
也就是说,以整个汽车乘用车为100%,90%是卖给非限购城市,10%卖给限购城市。而新能源汽车大概46.9%卖给限购城市,说明牌照的作用也是相当巨大的。6个限购城市,乘用车加在一起只占10%,但是新能源汽车占到46.9%。
第三个政策,特定领域的直接干预、直接推广。
比如说广州、深圳对出租车、租赁车有强制要求,现在这两个城市的80—90%出租、租赁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而没有政策限制的地方,比如合肥、重庆,大概新能源汽车在出租车里面只占到5—20%左右。
新能源汽车从100万辆再往上发展,必须要市场化推动
2019年新能源汽车一共卖了100万辆,其中商用车是14.3万辆,这个基本上是政策推动;乘用车中营运的是36.3万辆,是政策驱动的;私人需求的46.4万中,限购城市卖掉了20.8万台,这个里面我们调查80%是政策因素,20%是自愿买的,非限购城市是29.6万辆的销量,非限购城市里面买A级车的人,绝大部分买了之后是做网约车的。所以100万辆里面,大概有80万辆新能源汽车是政策推动的结果。
基本上可以判断,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仍然是一个政策推动的市场,离市场推动还有距离。政策也不能马上都撤掉,如果都撤掉的话,对新能源汽车的负面影响将是非常大的。还应该有适度的政策支持,才能够有一个平稳的过渡。
当然,现在很多产业链上的东西都是跟政策走的。因为政策驱动的市场,是不得不买的市场,现在其他很多东西都忽略了。比如说现在的车更加注重能量密度,因为政策就是这么导向的。
新能源汽车从100万辆再往上发展,必须要市场化推动。
简单测算,去年的新能源商用车是14万辆,今年1—8月份是5万辆,预计到2025年最高也就能达到30万辆左右。
营运市场。今年因为疫情的问题,大家坐网约车少了,1—7月份卖了11万辆。估计这个需求到2025年高限能达到60万辆左右,这也是政策性市场。
限购城市私人购买。2018年24万辆,2019年21万辆,今年1—7月份13万辆,这是限购城市。未来产品的好转,2025年有可能达到30万辆左右。除了北京有限制,其他的限购城市对新能源汽车是没有数量限制的,产品变好之后有可能增加。
这三个政策推动的市场加在一起125万辆。如果按2018年销量来算,新能源汽车占比25%就是700万辆,减掉125万辆,就是575万辆,要从哪儿来呢?就是非限购城市。非限购城市,2019年一共是26万辆,到2025年要达到575万辆的话,年均增长率要达到68%,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速度。
想让新能源汽车有一个好的发展,产业链必须要基于市场化的角度。如果基于政策,大家还那样去开发产品,我觉得就是100万辆,再往上走很困难。
产品吸引力与经济性是市场驱动的两个关键点
什么叫市场驱动?就是消费者自愿购买。在传统车技术非常成熟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要想大幅度提高,从现在的4%提高到2025年的20—25%,必须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比油车更大的、或者不一样的价值,要么是产品更加有吸引力,要么是综合费用比油车更低。这两条因素,至少有其中一个,才有可能让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如果新能源汽车就是把发动机、变速箱拿掉以后,换上一块电池,这样的车是绝对没有前景的。
产品要有吸引力,就是更时尚(如外形像轿跑车)、更科技、更智能、更省心、更安全等。最近特斯拉上市,给我们上了一课。今年刚刚投产的Model 3,1—8月份销售66000辆,特斯拉已经变成第二名,如果从单一产品来讲,特斯拉已经是第一了。现在我们还没有一款车一年能达到10万台,特斯拉Model 3现在看没有问题,这是历史性突破。
特斯拉市场不仅仅是在6个限购城市,在其他城市也卖的很好。六个限购城市合计销量占到特斯拉Model 3销量的60%,上海最高,北京、深圳、杭州、广州都是比较多的;在非限购城市销量占40%,非限购城市里面前十名又占了这40%的60%多一点,也就是24%。在很多城市特斯拉销量都是第一名,6个限购城市中,除广州和天津外,特斯拉的单车销量都是第一的。
再看看非限购城市,成都、苏州、宁波、重庆、温州、南京、厦门、郑州,还有西安、长沙,特斯拉都是排在第一。在很多城市,它比第二名到第五名加在一起还要多。
特斯拉靠的就是产品有吸引力,车辆外形跟轿跑一样,内饰也非常有科技感,自动驾驶很可靠。根据我们调研,在非限购城市,出于自愿购买B级车的这些人,大家更多是出于产品的吸引力。动力好、加速快,外观、内饰有吸引力,还有品牌吸引力,有高级自动驾驶功能、技术先进性等等。
如何实现市场驱动,在非限购城市让大家自愿买新能源汽车?就是产品吸引力,不能跟传统车一样,一样就卖不动。因此,产业链上就必须要变化。
经济型的车,在非限购城市,他们为什么买?主要是经济性,要么就是车便宜,要么就是充电便宜。将来的新能源汽车在非限购城市实现市场化两条路径,产品的吸引力与经济性总得占一个才行,两个都占是最好。如果特斯拉把价格也降到十几万块钱,我觉得将来吸引力可能就更大了,既有产品吸引力,又有成本使用费用的好处。
今年1—7月份,在非限购城市卖的销量里面,一大部分是B级车。特斯拉MODEL3这个级别的,占40%,还有40%是A00的,中间的是很少的。以A00乘用车为100%,新能源汽车占比差不多98%,但是在B级车以上中,新能源占比就很低了,100辆乘用车中,只占到2.8辆。
在非限购城市,经济性、综合费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目前在非限购城市的销量为100的情况下,10万块钱以下的车还能够占到32%,10—15万的占到34.7%,这两个合起来占到67%。将来在这个市场,应该有一批企业要奔着经济性去做。
下一步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往上发展,必须靠市场驱动,消费者自愿购买的车往上走。比如说磷酸铁锂电池在没有补贴之后,就有可能有需求。能量密度也不要那么高,将来更多考虑百公里电耗怎么降下去。很多跟市场化关联的东西,今后很重要,应提前布局。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欧阳明高院士: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的两倍
第四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3深圳)国际交流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的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
6位大咖!畅谈风光储氢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于清教: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或超900万辆 锂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
于清教预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2TWh!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
黄奇帆:万亿级美元市场的大布局
近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应以制造业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裕生院士:十措并举推动储能电池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的奋斗任务,人人有责、代代相传。实现“双碳”目标必然要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