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眼中的中央党校 | 一座红色的学术殿堂
2023-01-20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学员眼中的中央党校 : 一座红色的学术殿堂。党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像学员论坛、运动会、集体登长城、踏雪游圆明园、骑车上英语课等这些活动,今天想来仍然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令人心灵震撼的当是参观党校校史馆。
2004年至2008年,我有幸在中央党校读书,那一段难忘的读博时光时时在脑海里闪现,校园里郁郁葱葱的一树一木、泛着历史印记的一碑一石、总是令人想念的老师和同学们,都镌刻进泛起荣光的毕业证和博士照里,成为闲暇翻看、拨冗思忖的美好回忆。作为一名党校人,伴随着从事党校教育20多年的匆匆脚步,一种浓浓的中央党校情结愈发彰显,特别是每讲好一堂课、每写完一篇文章时,都会不知不觉钩沉我对职业幸福感和崇高感的内心追问:这种动力来自中央党校的浸染和熏陶,因为那里是我心中神圣的学术殿堂。
对中央党校的仰慕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那时的梦想就是考上中央党校的研究生。2003年底,我有幸入选四川省首批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比较政治学专业研修一年。因北大校内不好安顿访问学者住处,继续教育学院便把我们安排在西苑的一处旅馆里。尽管这里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不算太好,但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离中央党校很近。每到傍晚,我都会迎着从香山上倾泻而下的夕阳,沿着中央党校南门朝着颐和园的方向步行,为的就是看一眼静卧路边、令人心生向往的中央党校校名石。耳塞里响着当时的一个流行乐曲《黄昏》,眼前掠过一片片园林风景,信步来到校名石前忍不住驻足张望,看着那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和笔直的门前大道,心里想:要是能考进中央党校攻读博士该有多好啊!这种愿望强烈吸引着我、激励着我,我紧紧抓住脱产访学的有利时间,给自己立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誓言,拿出“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的恒心和毅力,终于把愿望变成了美好现实。回想起当我接到中央党校党建专业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至今仍能燃起一丝青春的激动。
第一次手持学生证走进中央党校正门的感觉真是令人终生难忘。雄伟庄重、巍巍伫立的党校主楼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和崇仰,错落有致、风格迥异的亭台楼阁园林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情愫,朴实端庄、不失跃动的大礼堂倏然间把人的思绪带到延安时期,沉稳典雅、熠熠生辉的实事求是碑石仿佛随时给人浇筑蓬勃向上的斗志和不尚空谈的精神。一切都是那么庄重、威严,自然与人文交织而生的政治底色和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禁不住闭上眼睛大口呼吸、张开手臂尽情拥抱。徜徉校园的时光是愉悦而又沉甸甸的,细细品来有一种历经春播秋收带来的获得感。记得开学第一周是党性锻炼课,第一次聆听到关于党校的历史、党校的职责、党校人的情怀,特别是听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恢复党校的初心和希望时,我就暗暗下了一个决心:要做一个献身党校事业的踏实党校人。
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得饱满而紧致,让我们浸润学术素养的课大体有三种:一是大报告,二是年级大课,三是专业课。
最令人受益的是党校的大报告。端坐在庄重典雅的党校大礼堂里,有幸聆听中央领导同志、党和国家机关负责同志、著名专家学者关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治和学术前沿的报告和讲解,真有一种给理论插上实践的翅膀、给实践注入时代力量的强烈责任感。记忆深刻的一次,是聆听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吴官正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大报告,同学们接到通知后都非常兴奋,为此做了不少听前预习功课,课后全班还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对于一群莘莘学子来说,这场大报告无疑是一堂影响至深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课,不仅使我们认识到反腐败是一场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斗争,还使我们明白如何为政、做人、干事,从而更加充满了坚定不移反腐败、永葆清正廉洁作风的信心决心。后来我又专门买了一本吴官正写的《闲来笔潭》来读,了解到他的求学、成长经历和工作心得体验,体会到他的人生感悟、政治情怀和为政之道,不由对“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印象特别的一次,是聆听杨春贵副校长关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年级大课。直到今天,脑海中仍依稀闪现当年的课堂场景,老校长手无片纸、声若洪钟的讲课风采赢得博士生们的声声赞叹和雷鸣掌声。特别是他从哲学高度讲“战略思维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最根本的特征是正确处理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各阶段之间关系以达到全局的最佳关系”,让我们一下子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原来战略思维不只是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讲的,只要是领导干部都要学会从整体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只有增强全局意识、战略思维,才能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自觉服从服务大局。
感悟深远的一次,是聆听卢先福老师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专业课。那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刚刚召开不久,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卢老师把党的执政能力置于准确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效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大背景大视野下来审视,可谓站位高远、视野开阔、分析深刻,让我们对执政能力建设和执政规律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立项主持的国家课题和“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都与此有关,主研参与调研和撰写的《地方党委加强执政能力研究》,还获得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
党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像学员论坛、运动会、集体登长城、踏雪游圆明园、骑车上英语课等这些活动,今天想来仍然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令人心灵震撼的当是参观党校校史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的:中央党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突出党校教育特色和优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累了丰富办学经验。校史馆用一组组数字、一幅幅图片生动记录了党校发展历程。记得在一幅“1943年10月中央党校举行纺线比赛并评出突击手”的图片前,我们驻足沉思、浮想联翩。这一时期正是毛泽东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时期,也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阶段。这幅图片用无声的历史告诉我们:在那个血与火交织的革命年代,党中央的号召和毛泽东确立的校训,第一时间在党校教员那里得到贯彻和实践,从中让我们看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润物无声,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的政治意蕴不言而喻,由此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的深刻理解。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1933年创办于中央苏区到今天,中央党校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光辉足迹。因为希望和追求,我走进党校求学,打下了理论基础,强化了政治历练;又因为践诺和实践,从中央党校毕业后我继续扎根于四川省委党校,专心从事干部教育教学工作。2014年我走上了领导岗位后,有机会参加了中央党校举办的全国党校系统校长研修班。当以校长研修班学员身份迈步校园时,顿生许多感慨:置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员就是党校这个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中的一颗小水滴,浸润着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光辉,映照着党的干部成长的党校力量。
今年恰逢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以一颗感恩的心串起珍珠般的点滴回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正因为中央党校秉承着党的事业血脉,赓续着党的优良传统、流淌着党的红色基因,才使得那里的一切始终是那么的神圣庄严和令人景仰,那是一座永远闪耀着红色图谱的学术殿堂!【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二级教授】(来源:学习时报)
(1)加入中电源云学苑,自助学习,获得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感谢转发分享。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全文)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
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综述
站上新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
八项规定何以深刻改变中国?
中央八项规定刚出台时,曾有人担心会不会是“一阵风”。十一年过去了。如今,中央八项规定依然有着强大威慑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和党的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知识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我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供学习参考。
-
深化主题教育必须用好“一线工作法”
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关注民生,聚焦促发展的“具体问题”、惠民生的“关键小事”、保稳定的“急难险重”精准施策,才能更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