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2023-02-0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严,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鲜明特点,也是党员干部自我修养的重要要求。
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严,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鲜明特点,也是党员干部自我修养的重要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于律己、严管所辖、严负其责,在守纪律讲规矩、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等方面为全党同志立标杆、作表率。”这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强烈的信号——保持严的基调不动摇。
“他律”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自律”。我们党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勇于探索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也要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严出纪律、严出作风、严出战斗力。
严于律己,要内化于心。“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检身若不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修己以安人”是一个重要命题,有着数不清的经典案例;百年党史中,注重自我修养,养成崇高政治品格的光辉榜样更是数不胜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具备这样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查找、改正自身的不足。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恪守自定的上班开门办公、公车里不能有“土特产”、爱人“收别人东西就离婚”的“铁规矩”,被称赞为用生命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好干部。“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几十年如一日,住的是年代已久的老楼,用的是非常简单的家具,过着俭朴的生活,他说,“我活着一天,就要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到死的时候也都要符合党的标准和要求”。
严于律己,要外见于行。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是底线,应该做的事一往无前、做到最好才是担当。甘于挂“免战牌”、做“太平官”,不见担当底气和斗争锐气,这样的党员干部与时代气质格格不入,与事业要求相去甚远,与人民期盼严重不符。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这样的工作作风和状态,才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自我要求。
焦裕禄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一年多时间里跑了兰考县120多个大队,探寻治理“三害”的方法,即便身患重病,也要“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廖俊波干的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但他任劳任怨、永不懈怠,“能去现场就不在会场”,搞调研,摸底子、找路子,干部群众都说,“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
严于律己,从根本上说要磨砺党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重要的是党性,这是党员的根与魂。党性强,则作风正、纪律严。当前,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理解认识,感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把“总开关”拧紧了,才不会放松要求、放纵自己。
“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严于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人人朝乾夕惕,人人奋勇争先,我们的事业必将蒸蒸日上。(来源:人民日报)
(1)加入中电源云学苑,自助学习,获得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感谢转发分享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中国”之称从何而来?
相关信息
MORE >>-
国有企业巡视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巡视整改作为党内监督的“后半篇文章”,既是破解企业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战略纽带,其成效关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底色与实践成色。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
明朝一大臣为何挨板子?5条建议他写了1.7万字
公文的价值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能否精准传递信息;会议的作用也不在于领导讲多少话,而在于工作安排是否周密可行。克服文牍主义,促进文风、会风向实戒虚,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必然要求。
-
市直机关推动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3月以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首善标准开展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
87年前,“武汉街头50万人排队献金”
1938年7月7日,时值七七事变一周年,武汉的夏日街头,涌动着爱国热潮。从武昌司门口到汉口三民路,从汉阳东门码头到江汉关的钟楼之下,50万武汉民众排起长队,将手中的法币、银圆、铜圆,乃至金戒指、孩童的零花钱,一次次塞进献金台的箱子里。这场持续5天的“七七献金运动”,最终募集到100万余法币。87年过去,50万武汉民众排起的长队、木箱里沉甸甸的捐款、街头回荡的爱国歌声,早已刻进民族的记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