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预算晒出“明白账”: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
2023-03-30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提出,“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政府支出问绩问效 “三公”经费越管越严
——中央预算晒出二〇二三年“明白账”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提出,“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3月28日,中央部门(单位)集中公开2023年部门预算。今年的预算公开有哪些特点,相关部门的“账本”有哪些新变化?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2023年公开的中央预算包括经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中央预算和中央部门预算。”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中,中央预算由财政部作为主体进行公开;中央部门预算经财政部批复后,由各部门作为主体进行公开。
在中央预算方面,今年公开的内容涵盖中央四本预算情况、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情况和有关说明。在中央部门预算方面,公开内容涵盖部门总体收支预算情况、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以及重点事项说明等。
翻阅各中央部门预算“账本”可以发现,今年各部门均公开了部门收支总表等9张报表,全面、真实反映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各部门还对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机关运行经费安排、“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等情况予以说明,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
为使公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各部门的部门预算除在本部门网站公开外,继续在财政部网站设立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展示。
预算公开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强化预算约束力的重要举措。自2009年中央预算首次向社会公开,今年已是中央部门预算连续第十五年晒“账本”。“近年来,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我国预算公开取得新进展。”该负责人说,一方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确立预算公开制度框架;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序推进预算公开工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表示,我国中央预算公开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有专项报告,比如“三公”经费管理;二是预算公开情况说明更完备。“预算公开全面呈现重大战略、制度和重要政策如何落实落细,让公众了解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民生保障是如何不断增进的,内容详实、表述清晰,能够推动打造阳光透明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强化外部监督,是我国制度优势的体现。”
花钱必问效。近年,为提升财政资源配置使用效率,财政部不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着力规范绩效目标设置、提高绩效目标质量,连续多年加大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公开力度。2022年共有100个部门公开了727个项目的绩效目标,比上年大幅增加599个。2023年,中央部门公开绩效目标比例较上年又有所提高,除涉密、敏感信息外,原则上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门,将一般公共预算一级项目、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表按照不低于项目数量60%的比例向社会公开。
“近年来,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中关于绩效管理的信息披露越来越多,不仅介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还对重大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公开,并且提供了一些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案例。”白景明认为,实践充分证明,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公开二者相辅相成,预算绩效管理直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预算公开质量;预算公开使公众更好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推动部门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问绩问效问责,提升治理效能。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夯实部门和单位主体责任,持续推进绩效目标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促进绩效目标质量和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该负责人说。
今年财政预算报告提出,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的问题为各界所关注。
该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管理制度日益健全,约束力度明显提升,有效遏制了无实质内容出国、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铺张浪费等行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由2011年的94.28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58.8亿元。2018年机构改革后,将税务等部门原列地方的“三公”经费纳入中央部门管理,基数相应调整,2019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81.07亿元。
2020年以来,在严格控制的基础上,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进一步下降到2022年的53亿元。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64.96亿元、比上年有所增长,主要是前几年受疫情影响,因公出国(境)费预算压减较多、基数较低,今年恢复性增加,主要用于支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保障中央部门开展对外交往、参加重要双边多边会议等,同时继续严控一般性出国团组。
2023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从严控制,均不超过上年水平。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约16亿元。
“当前,财政收入增长已处低速期且政府资金筹措成本上升期,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可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政府部门运转成本,提高公共产品投入产出率,是非常必要的改革之举。”白景明表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起到了把倡廉关口前移的作用,堵住资金管理漏洞,“这也是在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增强政府公信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今年中央部门预算批复工作中,如何落实好改革要求?
该负责人介绍,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是按机构改革前的部门和职能编制的。为保证机构改革工作稳妥推进和部门预算顺利执行,对机构改革涉及部门的预算,仅有部分职责调整的部门,先按现有预算批复,执行中根据职责调整情况办理预算划转和调整。(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李大钊的借薪收据
相关信息
MORE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坚持核心掌舵、思想领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系统展示了核心掌舵、思想领航所形成的磅礴伟力,必将有力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众志成城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
-
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三
铁甲雄师排山倒海,受阅官兵步履铿锵,人民群众满怀豪情。今年9月3日,庄严隆重、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激励奋进的抗战纪念盛典,进一步坚定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念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用好纪念活动激发的强大正能量,持续用好纪念活动这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把活动激发出的自信心、自豪感、精气神运用好发扬好。
-
前八个月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稳步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活力显著提升。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比大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
在赓续传承中推动文化进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一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为宽广的文明维度,凝聚起更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
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涵养家国情怀,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刻把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推动管党治党水平整体提升,带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家治理等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