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借薪收据
2023-03-3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李大钊接济过包括刘仁静、曹靖华等人在内的许多贫困学生,这几张就是他的借薪收据。他的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李大钊接济过包括刘仁静、曹靖华等人在内的许多贫困学生,这几张就是他的借薪收据。第一张印有“北京大学用笺”抬头的信纸,“今借用大洋叁佰元”,中间两张是专用的“北京大学教职员借薪收据”,金额分别是63元和175元。最后一张的数额较大,是1924年6月5日,于树德代收的400元的借款单据,几乎等于李大钊一个半月工资。当时,正受到京师警察厅通缉的李大钊,接到党中央派他率团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的通知。临行前,他委托于树德到北大借款400元,作为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
李大钊的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地。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红楼图书馆主任室秘密召集会议,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当众宣布每月从个人薪俸中捐出80元为开展各项活动的费用。很多时候,明明工资已经捉襟见肘,李大钊还继续写借条让人到北大会计室领取,发工资的时候再扣除。在已知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中,李大钊是每月资助革命最多的人。
为了革命同志,李大钊不仅仅借款,连心爱之物也捐出来。1924年在莫斯科期间,时近寒冬,他见罗章龙衣着单薄,随即取出自己所带毛毯相赠。罗章龙一再推辞,但李大钊再三坚持。事后,罗章龙才知道这条毛毯跟随李大钊多年,上面有赵纫兰一针一线缝上的蔷薇刺绣和文字。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教授收入相当丰厚,而且北京的生活成本较低。一个小家庭的用费,每月大洋几十元即可维持。如每月有100元,便是很好的生活。本来,李大钊可以安安稳稳地拿着高工资在北大教书,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为了寻求真理,他偏偏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用自己的苦难和动荡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安稳。
李大钊英勇就义以后,中外记者到他租住的府右街朝阳里3号家中采访时,震惊不已。《晨报》《京报》等纷纷报道,“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之生活费”,就连日本人主办的《顺天时报》也撰文曰:“李大钊平昔不事储蓄,身后极为萧条。”
李大钊就义之后,他的生前好友,纷纷为赵纫兰及孩子们捐款。这其中还包括北大同事沈尹默代领的两张“北京大学教职员借薪收据”,时间是1927年5月30日和6月8日,金额分别是224、264元。李大钊一生中的借款,从来都是慷慨地用于党的事业和其他同志,这一次终于用在了自己的家人身上。(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真正革命功臣是全国老百姓”
相关信息
MORE >>-
国有企业巡视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巡视整改作为党内监督的“后半篇文章”,既是破解企业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战略纽带,其成效关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底色与实践成色。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
明朝一大臣为何挨板子?5条建议他写了1.7万字
公文的价值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能否精准传递信息;会议的作用也不在于领导讲多少话,而在于工作安排是否周密可行。克服文牍主义,促进文风、会风向实戒虚,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必然要求。
-
市直机关推动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3月以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首善标准开展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
87年前,“武汉街头50万人排队献金”
1938年7月7日,时值七七事变一周年,武汉的夏日街头,涌动着爱国热潮。从武昌司门口到汉口三民路,从汉阳东门码头到江汉关的钟楼之下,50万武汉民众排起长队,将手中的法币、银圆、铜圆,乃至金戒指、孩童的零花钱,一次次塞进献金台的箱子里。这场持续5天的“七七献金运动”,最终募集到100万余法币。87年过去,50万武汉民众排起的长队、木箱里沉甸甸的捐款、街头回荡的爱国歌声,早已刻进民族的记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