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谈“新”
2023-10-16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在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考察中,总书记先后到九江、景德镇、上饶等地进行调研。其中有一站是位于景德镇的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书记考察了直升飞机总装车间和试飞站,详细了解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的情况。
总书记指出,航空装备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下更大功夫,面向未来需求出新品,努力构建先进制造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多次提到一个关键字——“新”。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到了一个新概念——“新质生产力”。
在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黑龙江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可以从“新”入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培育新产业,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新”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
今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抵达苏州,就乘车前往苏州工业园区。车窗外,视野所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生动诠释着这座“创新之城,非凡园区”的澎湃活力。
苏州工业园
这座现代化高科技园区如今集聚近25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家上市企业,累计创造近1.5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实现“七连冠”。
可折叠卷曲柔性屏,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工业园区展厅里,苏州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明星产品”琳琅满目,总书记边走边看。
在一款国产人工心脏――“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前,总书记停下脚步,仔细察看运行原理。当听到已有100多位病人用上了这个设备,最早一例患者目前已使用6年多,总书记十分高兴。
总书记说:“我国经济要往上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就要靠科技。”
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关键词。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
这些年,我国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方面,破解“卡脖子”问题;在装备制造、大国重器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领域,锚定未来蓝海……
“中国天眼”
今年9月公布的《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再创新高,突破3万亿元,达到30782.9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10.1%,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23.5亿元,有力支撑了量子信息、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重大成果产出。
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在于培育新产业,既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国内考察,都关注着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陕西,总书记要求当地要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在江苏,总书记指出要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
如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一系列突破: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总量全球占比超50%、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达到66家……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这些产业在我们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一起走进今年9月举办的第23届工博会看一看。
展区里,一款国产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M1的二分之一缩比模型机尤为引人注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飞行器使用纯电能源,可飞行250公里,共有5个座位数,未来将主要用于城市通勤和中短途城际间出行。
还有两款新车——锂电助力自行车和凤凰山地车。两款新车充分展示了自行车的智能性和新材料属性,其中强度坚硬的钛合金山地车自重仅23斤。工作人员说:“它整车没有任何颜色,但是它非常耐腐蚀,放在室外,风吹雨打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走进机器人展区,可以看到多款机器人“同台炫技”,它们既能搬运、打磨、焊接,也会售货、拼图、浇花、冲咖啡……可以说,机器人们的“技能值”满格。
比如有一款协作机器人,正与3D相机进行“手眼”配合,当新能源车停好后,它可以准确识别规划路径,自动完成插拔充电过程。当前,该机器人已在一些新能源车充电站投入应用,随着系统等不断升级,未来还可以实现自动洗车等功能。
还有一款“按摩”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3D视觉、智能感应等技术,可模拟人手对人体软组织进行压揉式的物理放松与治疗。
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同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
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新质生产力,“新”的落点在于发展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绿色是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底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催生了新业态,培育了新动能。比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可以精准推算出企业的能源消耗,从而倒逼高能耗企业加速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传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也在加快,绿色产品不断上新,比如绿色能源船舶、零碳建筑等。
LNG动力船舶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发展新动能的“助推器”。今年是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自贸试验区把制度创新与各地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结合,相继在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如今,上海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湖北武汉片区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相关企业超过1.6万家;浙江舟山万亿级油气全产业链格局形成,已成为全国最大油气储备基地……
十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正在不断将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优势,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1)加入中电源云学苑,自助学习,获得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感谢转发分享。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工业》编辑部
标签:
下一篇:做人做事,顺序很重要
相关信息
MORE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坚持核心掌舵、思想领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系统展示了核心掌舵、思想领航所形成的磅礴伟力,必将有力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众志成城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
-
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三
铁甲雄师排山倒海,受阅官兵步履铿锵,人民群众满怀豪情。今年9月3日,庄严隆重、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激励奋进的抗战纪念盛典,进一步坚定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念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用好纪念活动激发的强大正能量,持续用好纪念活动这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把活动激发出的自信心、自豪感、精气神运用好发扬好。
-
前八个月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稳步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活力显著提升。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比大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
在赓续传承中推动文化进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一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为宽广的文明维度,凝聚起更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
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涵养家国情怀,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刻把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推动管党治党水平整体提升,带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家治理等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